主页>旅游攻略>党岭:万丈红尘 浮生若梦

党岭:万丈红尘 浮生若梦

来源:21CN旅游  更新日期:2008-10-21
党岭:万丈红尘 浮生若梦 党岭,是在马尔康往丹巴的车上听说的。   去丹巴,并没有收集过多的资料,只在马尔康的书店里简单的查阅了一下,只知道那是“千碉之城”,只因为不想回家太早,找个地方消磨时间。到了丹巴住下,我们一行6个人(三个

  党岭,是在马尔康往丹巴的车上听说的。

  去丹巴,并没有收集过多的资料,只在马尔康的书店里简单的查阅了一下,只知道那是“千碉之城”,只因为不想回家太早,找个地方消磨时间。到了丹巴住下,我们一行6个人(三个香港的,一个广东,一个广西)决定第二天包车去党岭,车子是当地旅游咨询办的人给找的,一辆小面包车刚好够坐。

  嘉绒藏族喜欢把房子建在远离水源的山坡上,有的聚居而建,有的则分散在各山峦间,错落有致,更有甚者是建在山头上的,想必主人定是位闭目塞听,超然物外的世外高人,估计半年才下一次山。车开在碎石路上像跳舞,这样的路我想更适合徒步。每当车子经过村寨的时候,走在路旁的孩子们都会举手向我们敬礼,模样很可爱。山上那些大大小小的碉楼,也许他们的祖先当初的建造是为了抵御外敌,没想到如今竟成了独特的资源.车过了半道儿手机就没了信号,除了过往的摩托车已然没了人烟,直到党岭--隐匿在一片山谷里的宁静村庄.60公里的路开了足足4个多小时才停在了村长家门口,在一块开阔的平地上,红色的外墙格外抢眼。我们是今天抵达的第一批游客, 上面两层的房间随我们选,安排妥当,想吃个午饭,可惜村长去镇上开会去了,做菜的材料被上了锁,村长夫人是没有钥匙的,只能下面条给我们吃了,能填饱肚子就行。

  因为时间关系,经商量先去温泉明天再上葫芦海。温泉就在后山上,一共有3个,据当地人介绍,三号温泉是最大最好的,当然也最远。为了天黑前赶回来,吃完饭就赶紧上路了。由于未开发旅游,沿途并没有指示牌之类的路标,还好山上搭建的一些木屋帐篷,放养的牲口悠闲地吃着草,都证实了确有人家,也免除了不少后顾之忧.刚上山的路清晰可辨,视野渐渐开阔,山坡上的草地有点泥泞,后面的人早没了踪影,走了一个多小时却始终不见温泉的影子,路也不是很明显了,还疑似走错了路,正巧山上有户人家,打听之下得知早就过了二号温泉了,也许是没有注意吧。而三号温泉就在前面不远了,穿过树林的乱石堆就到了,难怪找不到路呢!寻着潺潺的流水声,阵阵的硫磺味依稀可闻,近了。过了一座木桥,再走上几步,就有一个清澈的小池子出现在眼前,虽然没有想象中的大,但也足够让我欣喜不已。找个好位置坐下,舒舒服服泡个脚,缓解一下旅途的劳累.水有点烫,不是很深,沉积在水底的泥并不影响我泡脚的兴致,置身于群山的怀抱中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财富,是何等的惬意。即使没有阳光,仍能感受到从脚底传来的暖流渗入心脾的温暖,是连初冬的寒风都吹不走的温暖!自得其乐地泡了半小时,那2个香港人到了,跟着是于我们之后抵达的一对青岛的母女和她们的司机。司机大哥有些腼腆,不好意思远远地跑开了,又嬉戏了差不多半个多小时,才起身下山。另三个人在二号温泉就折回了,听了我们的描述,直呼后悔。

 晚餐还算丰盛,四菜一汤,偏咸.青岛两母女由于高原反应似乎没什么胃口,村长拿了几个土豆放在炉灶下烤。晚饭过后下了一会儿雪,感觉有点冷。大伙儿坐在炉火边烤火聊天,今天就只有我们8个人,而昨天住了21个人呢!听说人多的时候,全村的人都会聚集在这里开篝火晚会,喝酒跳舞,那场面肯定很热闹,而夜晚的星空也一定会很迷人,可惜我们来得不凑巧,不过就这样围炉夜话也挺不错的。香港朋友蹩脚的普通话听起来有点吃力,常常把我们逗得前俯后仰,不亦乐乎!吃完烤土豆,看时间差不多了,就散了各自回房了。本想晚上睡觉会很冷,为了保险起见特意盖了两床被子,没想到半夜竟被热醒了,村长家的被窝儿真是暖和啊!

  天不亮就按事先约定的时间都起床了,还是因为赶时间.村长夫人已经在为我们准备早餐了,一个人忙前忙后,屋里屋外的跑,让我看到了藏族妇女的勤劳与能干.稀饭,馒头外加自带的榨菜和罐头,早餐可是一点也不含糊。马夫带着马如约而至,唯一不骑马的我先向着葫芦海进发了。上山的路隐藏在一片丛林中,雪已经化了,虽很泥泞,却露出了清晰的马蹄印,所以很顺利地上到了一片空旷的山坡上,坡中央插着很多经幡,还有一户人家,狗见了生人叫得特别的凶,让人不敢靠近。转了一圈没找到路,只能盼着后面的大部队早点上来。等了许久,才见马夫牵着马晃晃悠悠地上来,坐着的是普通话最好的阿乐。我们三个人,一匹马一起穿过左边的树林,走走歇歇,直下到飞机坪,花了大约1个小时,仍不见那4个人的影子.飞机坪应该是一块巨大的草坪,不过现在被雪覆盖了,白茫茫的一片。据马夫讲,曾经真的有飞机在这里停留过,空地上的小木屋显得有点孤立无援的感觉,女主人向我们打招呼,马夫和她很熟络,看来是经常带人上他们家喝茶的。我们不敢耽搁片刻,继续往山上走。上山的路却更陡了,地上,枝头上满是积雪,不时有小松鼠从我们面前闪过,一溜烟又没了踪影.走了没多久,马夫停了下来,告诉我们再往上就要靠自己走了,说是上面的路比较难走,马上不去。好象是这里定下的规矩,不知是心疼马还是事实确实如此。马夫把大致的方向跟我们说了,就回飞机坪等我们了。环顾了一下四周,哪儿有路嘛,根本没有脚印可寻,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,只能硬着头皮上了。雪很厚,路很滑,我们摸索着向前。至此,我终于明白了何谓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”。雪地里留下了我们凌乱的脚印,凡是看着像是路的我们一一试过,居然发现了一只啄木鸟,发出清脆有力地声响,正在搜寻它的美食呢!真的和书本上见过的一样,兴奋之情溢于言表,脚上也更带劲了。不过我们还是走岔了路,幸而迷途知返,虽走了不少冤枉路,但当我们看见马夫口中的干海子时,就知道葫芦海离我们不远了,这次,我们是走对了。休息,吃了点干粮,太阳稍稍露了下脸,照在白花花的雪上,晶莹剔透,闪闪发光,煞是好看。

  再往上,就是一段很陡的坡了,经过一堆乱石就看到葫芦海呈现在眼前,雪山倒映在海子里,像一位安详的老人迎接我们的到来。湖水静静地流淌着,宁静的似睡着了一般。整个山谷静悄悄的,唯有地上的气罐显得有点扎眼。临时搭建的木桩见证了旺季时的喧闹,而此时又有点落寞与凄凉。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,葫芦海都算不上是最美的,可就是这份埋藏在深山里的安静,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,正如它的名字那般,神秘的很少有人见过它的庐山真面目.下山的时候,终于见着了另4个人循着我俩的脚印正努力地向上爬,总算是坚持到底了,否则这趟算是白来了。雪融的速度惊人的快,连山鸡都在和我们捉迷藏。飞机坪的藏民家,炉火烧得很旺,男主人可能去外面干活了,家里只有女人和小孩。她们似乎和外界接触的很少,不怎么会说汉话。问她们问题,不明白的就对着我们笑。不过从她们口中,才知道这里居然还有4000多的海拔,我们在山上看到的原以为是松鼠的小脚印,竟然是狼留下的,而且狼经常会来村子里偷吃她们的羊,狼群最多的时候达二十几头。耳边响起的是嗷嗷的嚎叫声,有点毛骨悚然。生活在这里,不仅气候恶劣,而且危机四伏,现在条件虽然改善了,仍看得人心酸。半大的小女孩很顽皮,也许是难得的外人激发了她的表演欲,抓住正取暖的小猫娴熟地喂着酥油茶,猫咪不情愿的倒也吃得有滋有味。待人都到齐了,就开始返程了。

  车子冻了一夜出了点小故障,好在没什么大碍,欢快地上了路。党岭之行,虽只短暂的一天,感觉却很遥远,以至于看到丹巴县城的万家灯火出现在眼前之时,车厢内禁不住发出一阵惊叹,继而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。我也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,或许是旅途的颠簸令人宁愿相信这一切只是一个沉睡已久的梦而已。人,果然是离不开尘世纷扰的凡夫俗子!

s sf sflk 虽要磷矿粉